第152章 大清首席火器专家

  弘历缓步走下銮驾,目光温和地扫过众人:"数月不见,戴卿鬓角倒添了几缕霜雪,此番研制辛苦了。”

  "全赖陛下提点。"戴梓拱手,额角仍沾着调试时的炭灰,伸手将明安图引至身前。

  "此炮能成,明安图副总工居功至伟。

  他身着工装日夜泡在工坊,以几何之术精算部件尺寸,又改良铁箍加固工艺,才让组装又快又稳。"

  四十多岁的明安图眉眼清朗,身形挺拔,一派学者风范。

  弘历目光一亮,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明安图——作为穿越者,他对这位清代着名数学家的成就早有耳闻。

  "朕早闻明卿在割圆密率上造诣非凡,今日一见,果然名不虚传。"弘历抚掌赞叹,目光落在明安图身上。

  明安图躬身俯首:"臣不过雕虫小技,幸得皇上圣明,方有施展所学之地。”

  弘历踱步至散落的火炮部件前,指了指刻有编号的青铜炮管与铸铁炮架:"朕此前交代的化整为零,如今看来成效显着。"

  戴梓忙应道:"正是!火炮各部件皆有对应接口,即便战场损毁,更换起来也极为便捷。"

  工匠们手脚利落地将炮管嵌入底座,用熟铁箍环加固,又以楔形铜栓贯穿分段式炮架。

  不过片刻,原本零散的部件便组合成完整火炮,引信点燃,炮弹破空而去,在两千五百步外炸起尘烟。

  弘历立于试验场,露出欣慰神情。

  "传朕旨意!即刻全力生产新型火炮,所需物料、银粮优先调配,不得延误!"

  话音刚落,弘历身后的工部尚书周明远、户部尚书苏琦当即跪地,齐声应道:"臣等领旨!”

  弘历缓步走到戴梓身前,和声道:"戴卿,几月前交代你的碱性转炉炼钢法,如今进展如何?但说无妨。"

  戴梓绷紧的脊背微微放松,深施一礼:"回陛下,转炉虽已试制成功,但调试环境极为复杂,从炉温把控到原料配比,稍有差池便前功尽弃。

  以臣估算,真正投入使用,还需不少时日。"

  弘历闻言,面色平静如常,倒像是早已料到这般结果。

  毕竟碱性转炉炼钢法本是19世纪后期才出现的技术,即便自己以现代理论加以指导,在当下的工艺材料限制下,重重困难也在意料之中。

  弘历神色温和,抬手示意戴梓起身,简单宽慰道:"不必忧心,这般开创性的技术本就急不得。

  放宽心,按部就班推进,朕信你们定能攻克难关。"

  戴梓眼眶泛红,重重跪倒在地,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:"皇上知遇之恩,臣粉身碎骨难报!

  纵有千难万险,臣定不负所托,必让碱性转炉炼钢法早日成器!"

  弘历俯身握住戴梓手臂,将他稳稳扶起,一枚刻着仙鹤纹章的玉牌轻轻落入戴梓掌心。

  “戴卿日夜操劳,终成新型火炮。此炮威力非凡,日后于战场之上,必能护我大清将士周全,意义重大。"

  弘历抬手示意,语气郑重:"朕特授你'大清首席火器专家'称号,赐正一品俸禄仪制。

  此乃你应得之荣耀,望你日后再立新功。"

  戴梓颤抖着双手接过,喉头哽咽,只能以重重叩首回应皇恩。

  转身时,弘历的目光已落在明安图身上。

  "明卿以精妙数理破技术桎梏,即日起升任神威公司总工程师,今后中华神威公司一切事务由你统筹管理。"

  明安图喉头微哽,伏地叩首:"臣必殚精竭虑,不负圣恩!”

  弘历提高声调,目光扫过全场躬身待命的工匠,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:"此次大功,离不开诸位日夜辛劳!

  所有参研工匠,每人赏银百两!待炼钢法大成,另有重赏!"

  试验场中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谢恩声,惊起漫天尘土,却掩不住众人眼中炽热的期盼。

  四川省西部。

  大小金川崇山峻岭间,一条贯通成都府与小金川的必经官道正在赶工。

  悬崖边缘,荆棘丛生的峭壁上,来自安南、朝鲜的土民们在皮鞭的抽打下挥汗如雨。

  人群中,不少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、教书育人的教书先生,以及饱读诗书的文人墨客。

  他们佝偻着背,在监工的呵斥声中,凭借手势比划着,用简陋工具在陡峭山路上艰难地挖掘土石、修剪树木、平整路面。

  山间雾气弥漫,稍不留神,便会失足摔下悬崖。

  “大人,我实在拿不动镐头了”。

  一位身着破旧长衫的安南书生攥着磨出血的手掌,用带着哭腔的母语向监工求情。

  他身旁略懂官话的青年赶忙翻译,可“啪!”的一声,皮鞭已狠狠抽在书生背上。

  监工瞪着血红的眼睛嘶吼:“少废话!那几个瘸子都没喊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