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0章 红楼重启协议:将“满纸荒唐言”刻入人类情感基因库
红楼重启协议:将“满纸荒唐言”刻入人类情感基因库,每个新生儿自带“假作真时真亦假”数据胎记…
第一节 文明基因的觉醒时刻
2050年冬至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量子穹顶会议室内,悬浮的各国国旗全息投影随着气流轻轻摆动,193个成员国代表的虚拟形象环绕在直径百米的地球模型周围。林羽站在中央 podium,身着中式立领正装,胸前别着一枚刻有“通灵宝玉”纹样的量子芯片,链体上“满纸荒唐言”的金色字符随着呼吸节奏明暗闪烁。
“请各位看这段影像。”林羽挥手激活全息投影,画面切换至2045年的亚马逊雨林——某个原始部落的最后一位长者正在口述族史,他的话音未落,瞳孔突然失去焦点,喉咙里溢出一串混乱的电子音效。“这是语言数字化保存失败的案例,”林羽的声音低沉,“当文化仅以数据形态存在,就像沙滩上的城堡,算法浪潮随时可能将其吞没。”
画面跳转至元宇宙“灵犀”平台的服务器集群,无数数据流中,《葬花吟》代码被切割成碎片,与“悲伤蛙”表情包的像素块疯狂交织。“过去十年,37%的人类语言消失,经典文学的情感共鸣度下降62%,”林羽的手指划过虚拟屏幕,调出一组脑电波对比图,“Z世代阅读《红楼梦》时的杏仁核激活强度,比观看短视频低78%。”
会场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呼。法国代表举起手,虚拟指甲涂着梵高《星空》的星芒图案:“但基因编辑涉及人类演化的根本,这是否超越了科学的边界?”林羽转向她,目光坚定:“1972年,人类用航天器将镀金唱片送入太空;2023年,我们开始将濒危物种的DNA存入北极种子库。今天,不过是将文明的‘基因种子’存入人类自身。”
俄罗斯代表突然插话,他的虚拟形象穿着传统皮草大衣:“我们民族的《伊戈尔远征记》,是否也能编码到基因里?”林羽点头:“协议采用模块化设计,每个文明都可以定制自己的文化基因片段。这不是垄断,而是全球文化的诺亚方舟。”
第二节 情感基因库的构建
瑞士阿尔卑斯山深处,“潘多拉实验室”的恒温舱内,志愿者艾玛躺在量子显微镜下,她的DNA链在激光照射下呈现出晶莹的螺旋结构。首席基因编辑师安娜戴着神经感应手套,指尖划过虚拟操作界面,一段代表“悲悯”的碱基序列被标记为亮蓝色:“FOXP2基因的rs变体,与语言共情能力呈正相关,我们需要在这里插入《红楼梦》的隐喻算法。”
实验室另一侧,苏婉儿团队正在构建“太虚幻境”情感模型。全息屏幕上,120回原着的情感曲线如心电图般起伏,红色代表“痴狂”,蓝色代表“哀伤”,黄色代表“圆融”。“看第34回宝玉挨打,”苏婉儿用激光笔指着峰值,“这里的情感爆发点,对应催产素和皮质醇的分泌峰值,我们需要将其转化为基因中的应激反应模块。”
突然,警报声响起。一名研究员冲进实验室:“3号样本的情感模块过载!”众人赶到观察舱,只见实验鼠“黛玉”正疯狂撞击玻璃,它的基因中植入了“葬花”情感代码,此刻瞳孔里竟浮现出泪水般的反光。安娜迅速注入抑制剂,转头对团队说:“我们低估了文学情感的生物毒性,必须设置‘情感缓冲区间’,就像给基因装个刹车片。”
三天后,经过17次迭代,首个人类情感基因模块终于成型。当模拟胎儿的基因链中浮现“满纸荒唐言”的碱基序列时,实验室的量子计算机群同时发出悠长的蜂鸣,仿佛文明的晨钟。
第三节 数据胎记的伦理争议
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,上万名信徒手持蜡烛聚集,教皇的全息投影在夜空升起,他的声音充满忧虑:“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人类,而今我们却要在基因里刻下凡人的文字,这是对神创论的公然挑战。”人群中举起标语:“灵魂不可编程!”
硅谷的“奇点峰会”现场,埃隆·赵站在机械臂组成的舞台中央,身后大屏闪烁着基因编辑的代码:“如果富人给孩子植入‘成功基因’,穷人只能保留‘平庸胎记’,这将造就前所未有的基因种姓制度。”台下的 tech 创业者们纷纷点头,有人举起手机展示新开发的“基因优化APP”。
伦理学家玛丽·沃克在《自然》杂志发表长文,配图是一个婴儿被代码缠绕的插画:“假设一个孩子的‘哀伤基因’被强制激活,他在学校被嘲笑为‘林黛玉转世’,这是否构成精神暴力?文化传承的本质是自由选择,而非生物强制。”她的文章引发全球百万签名运动,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型屏幕上,滚动着“我的基因我做主”的标语。
面对争议,林羽在联合国召开透明化发布会。他展示了“弹性基因锁”的3D模型:“每个文化胎记都有三重开关——胚胎期父母可控、青春期自主选择、成年后完全删除。我们甚至设计了‘文化过敏测试’,确保基因代码与个体人格兼容。”他转向镜头,目光柔和:“我的女儿已经三个月大,她的胎记现在只是淡淡的纹路,就像春天刚发芽的小草,等待她自己决定是否让它生长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第四节 基因编辑的全球公投
2051年春分,全球首个量子投票日。东京涩谷街头,巨大的全息投票舱如水晶巨蛋般升起,上班族们排队进入,额头贴上神经感应贴片,脑海中浮现“赞成”或“反对”的意念。在非洲草原,游牧民通过卫星连接投票,他们的投票舱是嵌入沙地的量子毯,踩过特定图案即完成选择。
阿凯团队的监控室内,1024块屏幕闪烁着全球投票数据。“注意北美东部时区,”阿凯盯着异常波动的曲线,“有1200万个IP同时投票,速度远超人类反应极限。”他敲击键盘,启动“女娲防火墙”,只见虚拟世界中,无数金色锁链从天而降,将试图作弊的黑客程序捆绑成茧。
投票进入最后一小时,南极洲的科研站突然断网。林羽接到电话,南极站长的声音带着杂音:“有不明潜艇靠近,正在干扰我们的量子信号!”林羽果断下令:“启动应急卫星链,用中微子通信!”几分钟后,南极的投票数据重新闪烁在屏幕上,那是科研人员用破冰船的引擎发电,手动输入的投票结果。
最终结果揭晓时,联合国广场的地球模型爆发出彩色光雾:58.7%赞成,41.3%反对。在开罗,金字塔投射出《红楼梦》金句;在里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