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6章 祁山星火照归途
之上,唯死而已!"诸葛瞻的喉咙发紧,伸手抚过儿子年轻的脸庞——这张脸,与当年的诸葛亮竟有七分相似。
战斗在黎明时分打响。魏军的投石机不断轰击城墙,巨大的石弹砸得女墙轰然倒塌。诸葛瞻挥舞长剑,亲手斩杀三名登城的魏军。但魏军人数太多,云梯如蚁群般密密麻麻。就在城防即将崩溃时,远处突然响起熟悉的号角声——阿莱娜的西羌骑兵赶到了!
女将的弯刀带着凌厉的风声,瞬间劈开魏军防线。姜维随后率主力抵达,七星剑寒光所至,魏军纷纷落马。邓忠见势不妙,连忙鸣金收兵。然而,当蜀军准备追击时,探马来报:"钟会亲率大军,已攻破白水关!"
姜维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。白水关失守,意味着剑阁腹背受敌。他望着疲惫不堪的将士,突然想起诸葛亮的《后出师表》:"臣鞠躬尽力,死而后已。" "诸葛瞻,"他握住对方的手,"你继续守涪城;句扶,带人回援剑阁。"他转头看向阿莱娜,"我们绕道阴平,直取魏军后方!"
第五折 祁山屯田终成局
祁山堡的地窖里,油灯将堆积如山的粮袋照得金黄。姜维蹲下身,抓起一把新麦凑近鼻尖——麦粒饱满,带着阳光的气息。句扶站在窖口,声音带着兴奋:"将军,百姓们又送来五千石粮食,说是留着给蜀军打魏军的!"
姜维起身时,撞落了墙上挂着的斗笠。那是去年秋收时,一位老农送给他的,斗笠边缘还绣着歪歪扭扭的"汉"字。他弯腰拾起,指尖触到粗糙的竹篾,仿佛又看到田间百姓们质朴的笑容。"传令下去,"他将斗笠重新挂好,"明日起,全军分批帮百姓春耕。"
与此同时,成都皇宫内,刘禅将姜维的捷报反复看了三遍。黄皓缩在角落,不敢发出半点声响。"来人!"刘禅突然拍案而起,惊得案上的琉璃盏险些翻倒,"拟旨,封姜维为丞相,总领国事!"他看着窗外的宫墙,喃喃道:"丞相,您选的人...果然没错。"
深夜,姜维站在祁山堡城头,望着屯田区的点点灯火。春风拂过麦田,传来阵阵新麦的清香。七星剑在腰间微微发烫,剑柄上的龙纹仿佛活了过来,在月光下游动。他想起初入蜀军时,诸葛亮说过的话:"治国如治水,民为河道,君为堤坝。"
远处传来马蹄声,阿莱娜提着酒坛走来。月光洒在她的弯刀上,映出点点寒光:"大将军,这是百姓自酿的米酒,说是要谢你护了他们的田地。"姜维接过酒坛,仰头饮下一大口——酒液辛辣,却暖到了心底。
"阿莱娜,"他望着东方渐白的天际,"你说,若丞相还在,会怎么做?"女将沉默片刻,目光坚定:"他会说,汉贼不两立,王业不偏安。"话音未落,远处传来雄鸡报晓声,屯田区的炊烟袅袅升起,与晨雾融为一体。
姜维握紧七星剑,剑柄上的龙纹硌着掌心。他知道,这场战争远未结束,但只要有这片土地,有这些百姓,蜀汉就还有希望。祁山的星火永不熄灭,正如武侯祠前的古柏,历经风雨,依然苍翠挺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