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章 漱玉轩夜会(上)——初窥守拙真容

  那是一个看起来约莫四十许岁的男子。面容清癯,肤色略显苍白,似乎久不见阳光。五官端正,线条干净,一双眼睛尤其引人注目——沉静,深邃,如同古井寒潭,仿佛能洞悉人心,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。

  他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深青色直裰,料子是普通的棉布,洗得有些发白,浑身上下没有任何多余的饰物,朴素得如同一个寻常的教书先生。

  然而,就是这样一身朴素的装扮,这样一张略显病容的脸,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、沉静如渊的气度。他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,就仿佛是整个“听涛”小筑的核心,所有的清雅、所有的静谧,都自然而然地向着他汇聚。

  李明心中凛然。人不可貌相!眼前这位,绝对就是那位名动京华、让皇帝都私下称赞的“守拙斋主”!

  “学生李明,见过先生。”李明不敢怠慢,上前一步,依足弟子礼,深深一揖。姿态恭敬,却不卑不亢。

  守拙斋主的目光落在李明身上,那沉静的眼神仿佛带着实质的重量,让李明瞬间感觉自己从里到外都被看透了。那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片刻,似乎带着一丝审视,又似乎有几分…欣慰?

  “李案首不必多礼。”守拙斋主开口了,声音不高,带着一种奇特的沙哑质感,如同古琴的低音弦被轻轻拨动,低沉而富有磁性,在安静的轩内缓缓流淌,“深夜相邀,唐突之处,还望海涵。请坐。”

  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。

  李明依言坐下,腰背挺直,双手平放膝上。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,手心微微出汗。面对这位神秘莫测的人物,压力比面对院试考官时大了何止十倍!

  “学生惶恐。得蒙先生相召,实乃三生有幸。”李明谨慎地措辞,“只是学生愚钝,不知先生何以知晓学生微名,又因何见召?”

  守拙斋主没有立刻回答。他提起桌上温在红泥小炉上的紫砂壶,动作舒缓而优雅地为李明斟了一杯茶。琥珀色的茶汤注入细腻的白瓷杯中,热气氤氲,茶香四溢。

  “雨前龙井,江宁本山所产,尝尝。”他将茶杯轻轻推到李明面前,然后才抬起眼,那深邃的目光再次锁定李明,嘴角似乎牵起一丝极淡、几乎看不出的笑意。

  “案首过谦了。县、府、院三试案首,‘小三元’之名,岂是微名?至于‘过目不忘’之能,”他顿了顿,语气平淡,却让李明心头一跳,“积微斋中,一目十行,片刻阅尽三册前朝大儒精解与河工笔记,此等异禀,纵是老夫,也闻所未闻。”

  李明心中巨震!他在积微斋用能力“扫描”书籍的举动,竟然被对方知道得如此清楚!这监视…或者说关注,简直是无孔不入!他强作镇定,端起茶杯抿了一口,清冽的茶香在舌尖化开,稍稍缓解了心头的紧张。

  “些许微末之技,让先生见笑了。”李明放下茶杯,决定开门见山,“先生既知学生,又知学生偶得先生墨宝,更知那‘云溪’二字…学生愚鲁,百思不得其解,还望先生解惑。”

  守拙斋主似乎对李明直截了当的问题颇为欣赏,眼中那丝笑意似乎深了一分。他没有直接回答,反而问道:“案首可知,老夫这‘守拙’二字,何解?”

  李明略一沉吟,恭敬答道:“学生斗胆揣测,‘守拙’二字,或取自陶渊明‘守拙归园田’之意?喻先生淡泊名利,抱朴守真?”

上一章目录目录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