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章 粉丝众筹捐女子学堂
那五个墨汁淋漓、仿佛有生命般的大字上,语气斩钉截铁,不容置喙。
群山如墨,在初秋略显苍白的天空下连绵起伏,沉默地矗立了千万年。风,带着山野特有的、微凉而湿润的气息,穿过狭窄的山谷,掠过裸露的岩石和低矮的灌木,卷起地上的尘土,打着旋儿扑向山坳里那几间新落成的平房。
这里便是“明远女子学堂”了。红砖墙还带着新砌的痕迹,墙缝里的水泥尚未完全干透,呈现出一种灰白。屋顶覆盖着簇新的青色石棉瓦。几扇刷了绿漆的木窗,玻璃擦得还算干净,映着外面灰蒙蒙的天色。简陋,却崭新,像一块倔强的补丁,钉在这片贫瘠而古老的土地上。
学堂前的空地上,人头攒动。穿着各色旧衣、脸上带着高原红的村民,大人牵着孩子,老人拄着拐杖,挤挤挨挨地站着。孩子们——主要是女孩子们,穿着洗得发白、甚至打了补丁的衣裤,小脸被山风吹得皴裂发红,眼睛里却闪烁着一种混合着好奇、怯懦和某种难以言喻的渴望的光。她们努力踮着脚,或从大人的腿缝间探出头,目光紧紧追随着空地前方临时搭起的一个小木台。
木台上,挂着一块醒目的红布横幅,上面用黄漆写着“明远女子学堂落成典礼”。横幅下方,一块簇新的、深褐色的木匾被红布覆盖着,等待着揭晓的时刻。旁边放着一张破旧但擦得干干净净的课桌,桌上放着一台屏幕不大的笔记本电脑,屏幕此刻是黑的,旁边连着一个小小的摄像头。几个穿着志愿者马甲的年轻人正在紧张地调试着设备,其中一个,正是熬了无数个通宵、此刻顶着两个巨大黑眼圈却精神亢奋的林小鹿。她一边对着麦克风“喂喂”试音,一边不断抬头望向远处唯一通往山外的、泥泞蜿蜒的土路,焦急地搓着手,嘴里低声念叨着:“怎么还没信号?不是说卫星车已经到山口了吗?”
“小鹿姐,别急,快了快了!”旁边一个年轻的男志愿者安慰道,眼睛也死死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那个代表网络连接、不断旋转的小圆圈。
台下的人群开始有些不安的骚动,低声的议论嗡嗡响起,像无数只受惊的蜜蜂。
“城里的大先生……真能从那个小盒子里看见咱们?”
“不是说是个大官儿……哦不,是个大学问家?”
“女娃子读书……真能有用?”
“嘘!别吵吵,听说这位先生心善得很!”
前排一个约莫十二三岁、穿着明显不合身旧花布棉袄的女孩,紧紧抿着嘴唇。她叫阿云,是村里张木匠的女儿。她瘦小的身体站得笔直,一双黑亮的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盯着台上那个小小的摄像头,小手在身侧紧张地攥成了拳头,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。她身后站着她的父亲,一个沉默寡言、脸上刻满风霜皱纹的中年汉子,此刻也微微皱着眉,带着几分审视和疑虑看着台上。
就在这嗡嗡的议论和焦灼的等待中,笔记本电脑屏幕上那个顽固旋转的小圆圈,终于……消失了!紧接着,屏幕猛地一亮!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一张清俊温雅、带着和煦笑容的面容清晰地出现在屏幕上!正是苏明远!他似乎身处一间陈设雅致的书房,背景是古朴的书架和悬挂的字画。
“通了!通了!”林小鹿激动得差点跳起来,声音都变了调,对着麦克风喊道,“苏老师!苏老师!您能看到我们吗?听到吗?”
屏幕里的苏明远微微颔首,嘴角噙着温和的笑意:“看到了,也听到了。大家好。”他的声音透过笔记本电脑不算太好的外放喇叭传出,带着一点电流的杂音,却清晰温润,瞬间抚平了场下的骚动。所有人的目光,刷地一下,全都聚焦到了那块小小的屏幕上。
“苏老师好!”台下前排的几个小女孩,在志愿者眼神的鼓励下,怯生生地、参差不齐地喊了出来,小脸上漾开腼腆又兴奋的红晕。
阿云张了张嘴,却没有发出声音,只是那双攥紧的小拳头,不自觉地松开了些,黑亮的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屏幕上那个儒雅的身影,里面像落进了星星。
林小鹿深吸一口气,强压住激动,走到台中央,声音洪亮地宣布:“各位乡亲,各位同学!现在,让我们隆重揭幕——‘明远女子学堂’匾额!”
她和小陈一人一边,用力扯下覆盖在匾额上的红布!
深褐色的木质匾额完全显露出来。上面是五个苍劲雄浑、墨色沉郁的大字——“明远女子学堂”!字迹如龙盘虎踞,带着一种穿越时空而来的厚重力量,瞬间攫住了所有人的目光。
“哇!”人群中发出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叹。连那些原本带着疑虑的村民,看着那五个力透纸背、仿佛有生命的大字,眼中也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敬畏。阿云的父亲,张木匠,仰着头,看着那匾额,嘴唇动了动,最终只是无声地叹了口气,眼神复杂。
“这是苏明远先生亲笔所题!”林小鹿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,“同时,苏先生还将他珍藏的、历时半年精心临摹的《才女诗卷》真迹,捐赠给我们学堂!这是无价的瑰宝!”
她小心翼翼地从旁边捧起一个狭长的锦盒,打开盒盖。里面是一卷古朴的卷轴。她示意志愿者帮忙,两人缓缓展开卷轴的一小部分。泛黄的宣纸上,娟秀灵动又不失风骨的小楷字迹展露出来,记录着古代才女的诗句与生平。即使隔着屏幕和距离,也能感受到那份沉淀了时光的墨韵和才情。
“这是卓文君、班昭、谢道韫、李清照……”林小鹿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庄重,向台下的女孩们介绍着,“她们的故事,她们的诗词,她们的智慧与勇气,都将在这里,被讲述,被铭记!”
台下的女孩子们,包括阿云在内,都睁大了眼睛,努力踮起脚尖,想要看得更清楚些。她们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些名字背后的分量,但那卷轴所承载的古意和屏幕上苏明远先生郑重的神情,让她们本能地感受到一种肃穆和向往。
屏幕上,苏明远看着那展开的《才女诗卷》,眼神变得极为深邃悠远,仿佛透过卷轴,看到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身影。他沉默了片刻,目光缓缓扫过屏幕上那一张张稚嫩而充满渴望的小脸,扫过她们身后沉默的群山和简陋的校舍。
&e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