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章 古卷今声:穿越学者的文化圣旨
演播厅的灯光如烈日般灼目,苏明远眯起眼睛,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并不存在的玉佩。这是他穿越到这个陌生世界的第七日,也是他第一次踏入这个被称为"电视台"的奇异宫殿。
"苏老师,这边请。"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女孩向他招手,耳垂上挂着的金属环在灯光下闪闪发亮。苏明远下意识地避开目光,非礼勿视的道理早已刻入骨髓。
演播厅中央摆着几张造型奇特的椅子,四周环绕着各种他叫不上名字的金属器械。最引人注目的,是正前方一块透明板子,上面正缓缓滚动着文字。
"这..."苏明远瞳孔微缩,不由自主向前两步,"此物竟能自行滚动?莫非是传说中的'无字天书'?"
"那是提词器,苏老师。"身后传来憋笑的声音,一个穿着印有古怪图案短衫的年轻人走上前来,"待会儿录制时,台词会自动显示在上面,您照着念就行。"
苏明远眉头紧锁,伸手想要触碰那块透明板子,又在半空中停住。他仔细端详着上面滚动的文字,忽然脸色大变,后退一步,双手交叠举至额前,深深一揖。
"苏、苏老师?"工作人员面面相觑。
"此乃圣旨啊!"苏明远直起身,神色肃穆,"字迹工整如御笔亲书,且能自行更替内容,必是朝廷新制的传旨神器。"
整个演播厅陷入短暂的寂静,随后爆发出一阵压抑的笑声。苏明远困惑地环顾四周,不明白自己说错了什么。
"抱歉抱歉,"年轻女孩擦了擦笑出的眼泪,"苏老师真是幽默。这只是普通的提词器,帮助我们录制节目的工具而已。"
苏明远脸上闪过一丝窘迫,但很快又恢复平静。他再次看向那块透明板子,目光中混杂着敬畏与好奇。在他生活的年代,这等能自行显现文字的器物,若非神迹,便是妖术。
"苏老师,我们先走一遍流程。"主持人何炅走过来,友善地拍了拍他的肩膀,"您别紧张,就当是和朋友聊天。"
何炅的笑容让苏明远想起家乡私塾里那位总是眯着眼睛的老先生。他微微颔首,跟着何炅走向中央的座位。
灯光骤然增强,苏明远下意识地抬手遮挡。耳边传来各种指令声:"摄像准备"、"声音测试"、"三、二、一,开始"。
"欢迎来到《典籍里的偶像》..."何炅流畅地说着开场白,苏明远则目不转睛地盯着提词器。那些文字如同有生命一般,随着何炅的话语逐行显现、消失。
轮到他自我介绍时,苏明远深吸一口气,站起身来。他先是整理了一下并不得体的现代服装——节目组为他准备的仿古长衫,然后对着提词器方向郑重其事地行了一个标准的拜礼。
"晚生苏明远,字静之,江宁人士..."
演播厅里响起几声轻笑,苏明远不解地停顿了一下,继续道:"自幼习读诗书,尤好《春秋》《左传》,今有幸..."
"卡!"导演喊道,"苏老师,不用这么正式,自然一点就好。"
苏明远茫然地看向何炅,后者善意地解释:"苏老师,您不需要行礼,就像平常说话那样就行。"
"可..."苏明远指向提词器,"面对典籍,岂能失礼?"
何炅眨了眨眼,似乎明白了什么,笑着点头:"您说得对,那我们继续。"
彩排进行了整整两个小时,每次苏明远看向提词器,都会不自觉地整理衣襟,神情肃穆。工作人员从一开始的忍俊不禁,到后来竟也生出几分敬意。
"你们发现没,"一位女编导小声说,"苏老师看提词器的眼神,就像在看什么珍贵的文物。"
"他该不会真把那玩意儿当圣旨了吧?"摄像师调侃道。
"不管怎样,"导演摸着下巴,"这种态度很珍贵,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会对文化这么敬畏的?"
正式录制那天,演播厅坐满了观众。苏明远站在后台,听着外面此起彼伏的掌声和笑声,手心渗出细密的汗珠。他想起自己第一次参加乡试时的场景,也是这般忐忑不安。
"五分钟后上场。"场务提醒道。
苏明远点点头,从袖中摸出一块素白手帕——这是他唯一从原来世界带来的物品,上面还绣着他母亲亲手所制的青竹。他轻轻擦拭额角的汗水,深吸一口气。
"下面有请我们的特邀嘉宾,传统文化研究者苏明远先生!"
随着何炅的介绍,苏明远迈步走向舞台中央。刺眼的灯光让他一时看不清观众席,只能听到如潮的掌声。他下意识地寻找那块能显示文字的透明板子,当视线与之相遇时,身体比思维更快地做出了反应——他双手抱拳,对着提词器深深一揖。
观众席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。何炅忍俊不禁地问道:"苏先生这是把提词器当圣旨了?"
苏明远直起身,面色如常:"古人见圣旨需拜,今吾见'文化圣旨'——典籍,亦需心怀敬畏。"
&e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