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1章 调兵遣将

  高楷笑了笑:“传我军令,从三道募兵五万,以供调用。”

  “米仓道这一路,由哥舒浩为主将,晏清为记室参军,率兵两万。”

  “水路,则由段治玄为主将,马规元为副将,率兵一万五千之数。”

  “窦公,有劳你调拨粮草。”

  “得令!”众人凛然遵从。

  夏侯敬德见诸将皆有任命,却遗漏他一人,不由瓮声道:“主上,末将愿领兵出征。”

  高楷笑道:“稍安勿躁,早晚必有任命,还愁没有立功之机么?”

  “是!”夏侯敬德放下心来。

  想了想,高楷朗声道:“传令元整,命他率领五千兵卒,从葭萌关进发,直取剑门关。”

  众人皆大惑不解。

  剑门关易守难攻,主上已然决定绕行,为何又派遣元整前往攻取?

  这区区五千兵卒,怎能建功?

  杨烨咂摸片刻,询问道:“主上可是故布疑阵,迷惑剑门关守将?”

  高楷淡笑道:“兵法云,实则虚之,虚则实之。”

  “既绕过剑门关,便叫元整领兵佯攻,牵制蜀军主力。”

  “如此一来,米仓道、水道两路兵马,正可伺机而动。”

  “主上思虑周全。”众人皆是赞叹。

  杨烨却颇为疑惑,以往之时,每逢战事,主上必定率军亲征,身先士卒,此次为何裹足不前?

  正思虑时,忽闻高楷郑重道:“此次征伐蜀国,至关紧要,绝不可疏忽大意。”

  “望尔等齐心协力,共举大事。”

  拿下剑南道,便坐拥四道之地、七十五州。

  更有蜀地这个粮仓,人口殷实,足以成就帝王基业。

  堪称立国之战!

  “遵令!”众人轰然应诺。

  待众人告退,高楷登高望远,暗思:这一战,颇不寻常。

  似有何处被我忽略了,却又想不起来。

  他放眼望去,无论金牛道、米仓道,还是水道,皆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,不知根底。

  “看来,兵分两路,虽为上策,却缺乏某个契机。”

  “若无这个契机,恐怕金牛道、水道皆是困顿,无法建功。”

  正是基于此,他方才决定,暂且在南郑坐镇,观望形势。

  “但愿一切顺遂,早日攻取蜀国,一统神州西北。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话分两头,却说剑南道,成都。

  王宫中,群臣济济一堂。

  “高楷来势汹汹,孤该如何应对?”张常逊神色慌乱。

  孟之祥拱手道:“大王,当务之急,须得调兵遣将,前往各处关隘镇守,御敌于成都之外。”

  张常逊犹豫不决:“孤听闻,高楷颇为仁德,不杀降者,我等何不顺势投降,保全性命?”

  他自小长于深宫,妇人之手,不通军事,性子仁弱。

  却无领兵之能,也无顽抗之心。

  甚至想着,献城投靠,继续过安逸日子。

  然而,孟之祥厉声喝道:“大王慎言!”

  “高楷仁德之名,不过自吹自擂,怎可轻信?”

  “何况,一旦投降,宗庙社稷必然不存,九泉之下,大王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?”

  张常逊嗫嚅道:“孤不说便是。”

  “只是,高楷势大,该如何抵抗?”

  “为今之计,唯有严防死守,令高楷无功而返。”孟之祥沉声道,“若要守蜀地,必守剑门关。”

  “大王须得派遣一员大将,前往坐镇。”

  张常逊颔首:“长史可有举荐?”

  孟之祥正要开口,忽见一员老将应声而出。

  “大王,末将不才,愿镇守剑门关。”

  张常逊看去,却是他父亲留下老将,严光远,为昭武将军,不由点头。

  “可!”

  “便由老将军,率兵三万,驻守剑门关。”

  “务必御敌于关外,勿让高楷前进一步。”

  “末将领命!”严光远肃然应下。

  众人皆是赞同,严光远虽年过半百,却颇为悍勇,此前一直镇压西南,杀得异族闻风丧胆。

  前些时日,方才调回成都。

  “大王,高楷坐拥山南西道,可由渝州进发,走水道,逆流而上,不可不防。”孟之祥复又开口。

  “依臣愚见,可派一万兵马,交由泸州刺史韦适调度,防备敌军。”

&e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