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4章 阴平小道

  探马面色煞白:“将军,敌军不光有哥舒浩率领,更有徐晏清辅助。”

  “徐晏清?”裴行基恍然,“原来是他。”

  这可是高楷麾下司马,智谋超群,可与长史杨烨相比。

  有他辅助,看破伏兵之计,倒也不足为奇。

  “可惜了!”裴行基面色难看,“原以为凭借这支伏兵,可让高楷损兵折将,大败而回。”

  谁能想到,高楷尚未出面,仅仅麾下一介突厥将军,一个司马,便让他功亏一篑。

  可恨!

  高楷便如此难以击败么?

  不光用兵如神,麾下更人才济济。

  也不知他从何处将这些无名之辈,一一搜罗出来,却个个身具大才,不是智谋超群,便是武力绝伦。

  实在匪夷所思!

  念及此,裴行基面露颓败之色,叹道:“为今之计,只能坚守不出,希冀高军粮草不继,自行退兵。”

  便在这时,一员都尉大喜来报:“将军,严老将军增派一万兵卒,助我等抗衡高军。”

  “果真?”裴行基又惊又喜。

  都尉一迭声道:“援军已至北门外,卑职仔细查验,的确为我蜀国兵卒。”

  裴行基大喜:“既如此,速速将援军迎入城中,一齐守御。”

  都尉迷惑不解:“将军我等本部有两万兵马,如今又添一万援军,足有三万之众。”

  “何不出城迎战,斩杀哥舒浩、徐晏清,覆灭高军,向大王献功?”

  裴行基摇头:“哥舒浩有勇,徐晏清有谋,两人合力,虽兵马不及我等,却不可小视。”

  “只需守住射洪,保梓州不失,便是大功一件,莫要节外生枝。”

  何况,高楷仍按兵不动,叫人捉摸不透,他屡次败在高楷手下,怎敢轻举妄动?

  “是……”都尉不情不愿道。

  “另外,将射洪所辖八乡百姓,皆迁来城中。”

  “莫要让哥舒浩得到一粒粟米。”

  “将军这是打算坚壁清野,挫败敌军锐气?”都尉问道。

  “正是!”裴行基淡声道,“劳师远征,若粮草供应不及,忍饥挨饿,纵有百万雄师,也不击自溃。”

  过不多时,城外,哥舒浩领兵赶来,遥望城池,不由赞叹:“这射洪城倒是坚固。”

  徐晏清面露忧色:“裴行基坚壁不出,死守城池,倘若迁延日久,必定耽搁主上大事。”

  哥舒浩拧眉:“那便强攻,再坚固的乌龟壳,也有破裂之日。”

  然而,一连攻打七日,射洪城岿然不动。

  两万大军死伤甚重,士气跌落,哥舒浩只得下令暂且安营。

  徐晏清绕城观察数日,却见射洪城山水相依,城坚池深,等闲难以攻下,更无破绽,一时无法可想。

  两人计议一番,只得派人上报高楷,请他定夺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梁州、南郑城。

  高楷听闻禀报,亦愁眉不展。

  蜀国文武抵抗之心甚坚,四处分兵驻守,几乎倾巢而出,似吃了秤砣,铁了心肠,玉石俱焚。

  唐检见此,宽慰道:“主上勿忧,米仓道一时困顿,仍有水道可以通行。”

  “段刺史、马将军二人领兵,必能建功。”

  高楷摇了摇头:“水路兵马,不过为辅,若要攻入成都,耗费时日太久,迟则生变。”

  “必须从陆路打开局面,方能势如破竹。”

  只是,眼下金牛道、米仓道,皆不得寸进,着实叫人焦躁。

  高楷凝望堪舆图,眉头紧锁。

  这时,唐检忽然开口:“主上,奉宸司探知一条军情,颇为隐秘。”

  “哦?”高楷面露惊讶,“什么军情?”

  唐检回言:“张常逊派遣三千兵卒,驻守江油。”

  “江油?”高楷目光落在堪舆图上,搜寻片刻,在东北角,找到一处不起眼的地方。

  这里,唯有一个芝麻粒的小点,标注着江油二字。

  只是,这江油城虽是龙州治所,却不过一座寻常小城,平平无奇,并无特殊之处。

  有何值得张常逊增派三千兵卒镇守?

  唐检迟疑道:“奉宸司校尉禀报,剑南道三十九州,地名繁复,常有重名之所。”

  “却不知这江油是城池,还是关隘。”

  高楷眸光一闪:“江油城城小民寡,地势又非险要,断无必要增派援兵。”

  “必是一处关隘,以江油为名,混淆视听,叫人摸不清虚实。”

  唐检迷惑不解:“若有江油关,为何名声不显?”

  高楷淡声道:“时移世易,多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