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7章 灯笼挂角

  倒是打得好算盘。

  明面上,他派遣的三路兵马,皆徒劳无功。这等良机,董澄怎会错过?

  高楷转念一想,其中必有蜀国君臣联络,叫他腹背受敌,不得不退兵。

  念及此,他唤来唐检,嘱咐道:“派奉宸司校尉,前往南郑,告知窦仪,叫他领城中兵卒,守御褒斜道。”

  “是!”唐检肃然应下。

  杨烨面色一变:“莫非,董澄趁我等困顿,派遣大军来攻?”

  “正是!”高楷哂笑道,“董澄对汉中念念不忘,若非突厥、刘竞成、王玄肃等人掣肘,早已大举兴兵攻取山南西道。”

  “如今,外敌暂且退去,又见我等迁延日月,毫无建树,自当派兵来犯。”

  夏侯敬德冷哼一声:“主上,绝不可让他得逞!”

  “这是自然!”高楷笑道,“若不出我所料,他即便派兵,也不会超过万人。”

  “关中、汉中之间有秦岭阻隔,暂且让窦仪守住褒斜道,勿要丢失南郑。”

  杨烨面露忧色:“关中入汉中,除却褒斜道,还有陈仓道、傥骆道、子午道。”

  “须得防备敌将分兵骚扰,以致窦刺史疲于奔命。”

  高楷肃然颔首:“一味防守,并非长久之计。”

  “窦公老成持重,可守御一时。若要击退敌军,还需我等破局。”

  李光焰问道:“主上有何计策?”

  高楷淡声道:“董澄之所以派兵来攻,便是认准我等拿不下成都,意欲坐收渔翁之利。”

  “既然如此,便绕过阴平城,直取江油关,威逼益州。”

  “善战者,致人而不致于人。绝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,乱了方才。”

  李光焰赞道:“主上兵法精通,末将愿为先锋,拿下江油关。”

  夏侯敬德不甘示弱:“末将亦然愿往。”

  高楷笑道: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”

  “先让斥候前去探明军情,再作计议不迟。”

  “是!”

  半个时辰后,数支斥候去而复返,言语阴平城距离江油关,尚有百里之距。

  若要急行,须得翻越龙门山,到绵州境内,昌明县外。

  江油关便在昌明城北三十里。

  “可知江油关守将是何人?”高楷蓦然问道。

  唐检回言:“据奉宸司探知,江油关守将名为何重贵,乃是何重建亲弟。”

  “哦?”高楷笑了笑,“倒是冤家路窄。”

  此前,何重建率领两万兵卒,进犯利州,意欲夺取葭萌关。

  却遭徐晏清、元整二人设谋,一举覆没其军,何重建亦战死沙场。

  风水轮流转,如今轮到何重贵守关,他来取关。

  世事变迁,着实奇妙。

  “传我军令,即刻进发!”高楷沉声喝道。

  “得令!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却说绵州,江油关中,守将何重贵颇觉无趣。

  起初,他奉命来此镇守,尚且昼夜不休,尽忠职守,希冀有敌军来犯,正可趁机建功。

  可惜,十余日过去,不见半个敌兵,唯有山间清风明月相伴,着实寂寥。

  久而久之,自然意志松懈,窝在城楼睡到日上三竿。

  麾下三千守卒见此,乐得清闲,一个个敷衍了事,闲时聚众玩乐,并不将守关当回事。

  毕竟,数十年未见敌军来攻,守备早已荒废,便是城墙也无人修葺,杂草丛生,斑驳陆离。

  若非孟之祥力谏,蜀国君臣,怕是早已忘了,国中尚有这一道险关。

  只是,世事难料,何重贵及三千兵卒皆懵然不知,早有一支敌军在外窥视。

  江油关北面,凤翅山山,旌旗招展。

  高楷远望山下关城,不由赞道:“这江油关果然险峻异常!”

  放眼望去,一座巍巍关城,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。

  北面,凤翅山、鹰嘴岩遥相对峙,淙淙涪江水从中流过,浊浪翻卷。

  东南方,夫子岩、箭杆岭并立,直插云天,高不可攀。

  过了江油关,往南去,便是成都平原,千里沃野。

  李光焰附和道:“大周开国之时,在汉朝刚氐道的基础上,新建此关,山势严峻,地扼要冲。”

  “自古以来,便是蜀地通往陇右的咽喉之地。”

  “素有扼拒东南,藩篱西北,川蜀保障,夷夏襟喉之美誉。”

  杨烨哂笑道:“如此一座险关,蜀国君臣竟将其荒废,何其不智。”

  李光焰叹道:“蜀国军民承平数十载,早已忘了昔年兵戈铁马,战火纷飞之景。”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