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9章 大放厥词

  待崔鸿渐告退,董澄余怒未消:“小小司马,粗俗丑陋,竟不分尊卑,言辞挑衅,举止狂妄,欺我京畿道无人么?”

  王宗仁劝慰道:“大王暂熄雷霆之怒!”

  “那崔鸿渐,不过一介山野乡人,侥幸得了蜀国先王赏识,方才登临高位。”

  “然而,小人得志便猖狂,不足为奇。”

  “为这等狂徒动怒,伤了贵体,实在不值。”

  董澄陡然笑道:“孤怎会与一介山野村夫计较,不过震慑一番罢了。”

  卢思管迷惑不解:“蜀王派人出使,必是求援,大王正可索取重利,却为何出言震慑?”

  董澄深沉一笑:“正要以言语慑服,武力震慑,叫张常逊心怀恐惧,献上剑南道归降。”

  卢思管茅塞顿开,大王此举,便如此前郭宏一般,先招降蜀王,等他上表归降,再如法炮制,将他赚到长安,斩草除根。

  只是,卢思管心有疑虑,高楷势大,正要合围成都,拿下剑南道。

  大王纵然慑服蜀王,令他归顺,恐怕来不及传来捷报,蜀国便已易主。

  岂非竹篮打水,一场空,反而惹得天下人耻笑?

  董澄仿佛看出他所想,哂笑道:“不必忧虑,自有仙师助孤,拿下剑南道。”

  卢思管恍然:“莫非是终南山楼观道掌门尹真人?”

  “正是!”董澄笑道,“此前,得尹真人相助,孤方才击败王玄肃。”

  王宗仁赞叹道:“尹真人功参造化,神通不凡,斩杀太华山凌云子,令王玄肃胆寒,溃不成军。”

  “竟是如此!”卢思管明悟。

  久闻凌云子法力深厚,辅佐王玄肃,助他从一介小校,一路高升,至今日豫国公之高位。

  如今,竟不敌尹真人,身死道消。

  当真叫人嗟叹!

  董澄阴冷道:“王玄肃受高楷挑拨,趁机来攻,甚是可恨!”

  “若非忌惮突厥、刘竞成,孤早已兴兵攻入洛阳,叫他身死族灭。”

  “至于高楷,他得意太久,也该下冥府了!”

  卢思管惊讶道:“大王可要出兵?”

  “不必出兵。”董澄好整以暇,“孤已请得尹真人,前往蜀国,将高楷一剑杀了。”

  “届时,西北四道不过囊中之物,取之易如反掌。”

  卢思管愕然:“高楷坐拥天下三道,乃是一方潜龙,修行中人怎可下杀手?”

  王宗仁笑道:“卢侍中有所不知。”

  “楼观道镇派之宝,可上打昏君,下斩潜龙,为先帝所赐,不沾因果劫数。”

  “竟有这等至宝!”卢思管大吃一惊,转而忧虑道。

  “大王,尹真人持有此宝,岂非无人可制?”

  董澄淡笑道:“莫要忧心。”

  “此宝若无孤允准,不得动用。”

  王宗仁附和道:“尹真人闭关数十载,甫一出关,持此宝斩向王玄肃,若非那凌云子舍身相救,都畿道早已易主。”

  “原来如此。”卢思管微微点头,欣喜道,“大王得此宝相助,如虎添翼!”

  董澄笑而不语,心中却是可惜,至宝虽好,却只能动用三次。

  只希望这第二次,斩向高楷,一举成功,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四道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翌日,董澄于城中校武场,检视三军。

  三万大军个个披坚执锐,结成军阵,按照阵势排布,前军为陌刀手,中军为骁骑,后军为弓弩手,依次前进,秩序井然。

  一时间,金鼓齐鸣、五色旗帜鲜明招展,遮天蔽日。

  董澄端坐御榻,朗声笑道:“崔鸿渐,孤京畿道儿郎气势如何?”

  崔鸿渐微微冷笑:“我蜀国以仁德治民,并不以穷兵黩武为荣。”

  “大胆!”王宗仁勃然变色,“无知之辈,怎敢大放厥词?”

  崔鸿渐仰头大笑:“兵者凶器也,战者逆德也,争者事之末也。阴谋逆德,方才好用凶器。”

  “若单以武力震慑,而不行仁道,国家必亡。”

  “你……”王宗仁气得浑身发抖。

  董澄面色阴冷:“你满口仁德,却手无缚鸡之力,可能抵抗我刀枪剑戟?”

  一股杀气悄然蔓延,叫人寒毛直竖。

  崔鸿渐却怡然不惧:“以力服人,非心服也;以德服人,心悦诚服。”

  “齐王为一道之主,万民仰望,然而,所言所行,竟与一介匹夫无异,实在可叹可笑!”

  “竖子!”董澄恨得咬牙切齿,却碍于胸无文墨,无言以对。

  卢思管见此,喝道:“崔鸿渐,你敢以下犯上?”

  崔鸿渐且笑且叹:“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。”

&emsp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