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0章 狼吞虎咽

  长安城外,崔鸿渐带着数个护卫,踌躇不定。

  “本想献上蜀国地图,户籍文书,山川关隘,没想到,董澄妄自尊大,这般轻慢文士。”

  他有心向董澄投诚,上表归附,可惜,事与愿违。

  “看来,天意如此,董澄并非明主。”

  他徘徊片刻,叹道:“事到如今,便将这些文书献予高郡公,望他善待蜀国百姓。”

  念及此,忽觉满心沉重飘然远去,仿若卸下千钧重负,放眼望去,天高云淡,繁花似锦,不由笑道。

  “高郡公,方为天下明主,我却自以为是,险些明珠暗投。”

  想到这,他朗声一笑:“走,即刻回返成都。”

  护卫大惑不解:“崔司马不去吐谷浑了么?”

  崔鸿渐大笑道:“明主近在眼前,怎能向异族卑躬屈膝?”

  他策马扬鞭,一骑绝尘。

  众护卫面面相觑,连忙跟随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却说绵州,鹿头关外,高楷愁眉不展。

  数日以来,夏侯敬德、李光焰轮番攻城,却不得寸进。

  明明攻下此关,便能直趋成都城下,却偏偏是一块硬骨头,一时啃不下来。

  没奈何,高楷只能下令鸣金收兵,另派斥候探马,探寻他路。

  然而,枯坐营寨数日,观望堪舆图,推演沙盘,聚集众文武商议,却仍无法可想。

  正踌躇间,忽闻流星马来报:“主上,鹿头山南麓,发现数十个百姓。”

  “哦?”高楷颇为惊讶,“鹿头山兵锋凛然,杀气森森,飞禽走兽皆惊,怎会有百姓前来?”

  流星马回言:“其等返家归乡,途径此地。”

  高楷越发好奇:“带我前去一问。”

  “是!”

  不多时,鹿头山脚下,南麓一片乡野,高楷策马奔来,便见一众百姓背着小包,遥遥下拜。

  “草民见过高郡公!”

  高楷连忙翻身下马,扶起领头一位老丈,温声道:“快请起。”

  “谢高郡公!”老丈颤颤巍巍道。

  高楷看他一眼,却吃了一惊。

  这老丈年过花甲,鸡皮鹤发,双目浑浊,腰背佝偻,喘气声仿佛拉风箱,似乎行将就木。

  按外表来看,不过一个寻常老人。

  然而,他头顶红气翻涌,结成庆云,正中紫光飘渺,化为莲花,大如车轮,滴溜溜一转,便有宏大清光,仿佛水波一般荡开,沁人心脾。

  “竟是个道家修行人。”高楷眸光一闪,暗道,“观其气,已然炼出元神,可称一声真人。”

  他不动声色道:“老丈,此地正有战阵杀伐,刀箭无眼,为免遭受不幸,可速速远离。”

  老丈喘一口气,嘶声道:“老朽也知兵燹之灾难过,奈何,我等数十人,皆是汉州雒县人,只因征徭役,远赴绵州。”

  “如今,正是收割时节,若不即刻赶回家中,怕是一地粟米颗粒无存。”

  “若无收成,难捱深秋寒冬,只能饿死。”

  高楷温言道:“既如此,待我攻下此关,尔等可与我同行,回返家乡。”

  “谢高郡公好意,只是,人等得,田中粟米等不得!”老丈缓缓摇头。

  夏侯敬德瓮声道:“你这老丈,鹿头关有蜀军镇守,飞鸟难渡,我等数万大军尚且困在关外。”

  “你这数十人,手无寸铁,怎能翻越鹿头山?”

  为防止细作潜入,杜崇文早已下令,不许任何人进出鹿头山,否则,不论敌我,一律格杀勿论。

  “敬德,莫要无礼。”高楷横他一眼。

  老丈笑呵呵道:“山人自有妙计。”

  “老朽山野中人,世代与深山老林打交道,熟知地形。”

  “杜刺史虽然封锁这鹿头山,老朽亦有办法,寻得小道,翻山越岭。”

  夏侯敬德大喜:“既有小道,还不快快说来。”

  “若能助我等攻下此关,必不吝钱财赏赐。”

  杨烨、李光焰、徐晏清等人亦然大喜,没想到,困扰他们多时的险关,竟被一老丈解决。

  若能沿着小道,翻越鹿头山,内外夹击,必能覆灭蜀军,夺取关隘。

  高楷笑道:“老丈若出手相助,我不胜感激,必当报答。”

  老丈摸了摸肚皮,长叹一声:“连日来风餐露宿,腹中饥饿难耐,一时却想不起来了。”

  “这有何难。”高楷朗声道,“唐检,将我素日干粮拿来。”

  “是!”

  片刻后,唐检飞奔回返,揣着一张绢纸,打开一看,却是数十张胡饼,粟米团子。

  老丈愕然:“高郡公为三道之主,金尊玉贵,怎能吃这些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