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3章 善始善终

  待他离去,封长卿面露疑惑:“高郡公此举何意?”

  邀请两个外臣,参与封公大典,着实令人费解。

  凌霄子淡笑一声:“若非震慑,便是拉拢。”

  “依贫道看来,高郡公并非骄傲自满之人,此举多半是拉拢。”

  封长卿面露惊讶:“道长如何知晓?”

  凌霄子但笑不语,心中却是感叹:高郡公麾下,当真人才济济。

  即便府中一员管事,也气运不凡。

  另一头,王寅虎回转府中,向高楷复命。

  “主上为何请这二人观礼?”唐检颇为不解。

  封长卿、凌霄子一踏入南郑,便被奉宸司察觉。

  高楷淡笑道:“自是招揽贤才,共谋大事。”

  封长卿有宰相之运,不必多说。

  至于那凌霄子,周身道韵盎然,清光如水,可见修为不俗。

  即便无法即刻招至麾下,也可示好,以待将来。

  唐检恍然:“主上深谋远虑。”

  高楷笑了笑,望向天际,天下争霸如火如荼,当然要提早拉拢贤才,谋取先机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翌日,卯时一刻,高楷早早起身,戴冕冠,穿衮冕,手持白玉镇圭,头顶垂下七旒。

  随后,由唐检领仪仗队,在前开路,缓缓行至前堂。

  堂中重新粉刷,焕然一新。

  高楷登上石阶,坐玉榻。放眼望去,群臣毕至,个个身穿官服,一丝不苟。

  王寅虎立于阶下,领一众礼仪官,规范礼数,其后高呼一声:“拜!”

  下首,群臣分左右侍立,左侧为文官,以杨烨为首;右侧是武将,由夏侯敬德率领。

  听闻此言,齐声下拜:“臣等拜见郡公!”

  高楷一抬手,朗声道:“平身!”

  “谢郡公!”

  窦仪倏然出列,小步来至阶下,早有一名内侍,呈上金册。

  “维天佑十三年、岁次戊寅、七月戊辰望。”窦仪打开金册,大声宣读。

  “昔者哲王受图,上圣垂范,建社稷坛、设宗庙,以宁邦国,既又在于至公,亦事兼于权道。”

  “陇西郡公、冠军大将军高楷,平定四道,文德武功、宏图昔着。”

  “仁惟任重,宜乘鼎业,可立为秦国公、开府仪同三司、骠骑大将军。”

  “所司具礼,以时册命。”

  半晌之后,窦仪宣读完毕,又有一名内侍呈上金印。

  高楷微微点头,王寅虎会意,连忙双手接过。

  群臣再度下拜,高呼道:“臣等拜见秦国公!”

  高楷面色肃然:“众卿请起!”

  “谢秦国公!”

  紧随其后,窦仪再次宣读金册。

  封母亲张氏为秦国太夫人、正妻杨皎为秦国公夫人。

  话音落下,便有内侍持金册、玉印,送往后堂。

  接着,窦仪宣读册命,追封父亲高修远为威国公、祖父为景国公、曾祖父为宣国公。

  登时,高楷只觉气运高涨,恍如银河落九天,大鼎猛然一震,荡开无边紫光。

  隐约间,有一丝丝金色夹杂其中。

  “这是……王者之气?”高楷大喜。

  虽然只有这一丝一缕,却是一个好兆头。

  只待紫气尽数化为金色,便可登临王位。

  下首一角,封长卿见这威严肃穆之景,不由暗自歆羡:大好男儿,正当建功立业,封妻荫子,光耀门楣。

  凌霄子暗赞:秦国公气运滔天,蕴生金光,这等雄厚根基,放眼天下,亦是名列前茅。

  便是豫国公,也难以媲美。

  进封完毕,高楷出前堂,过中门。

  门外,早有车辇备好,撑起赤罗伞盖,由唐检在前,率仪仗队,王寅虎在后,领礼仪官,前呼后拥,过长街,至城北。

  左侧一座宗庙、右侧一座社稷坛,分隔长街两方。

  高楷下了车辇,先行至宗庙,奉上香火,拜祭三代先祖牌位。

  其后,转至社稷坛。

  这社稷坛呈方形,寓意“天圆地方”,又有拜殿、神厨、神库、宰牲亭等建筑坐落。

  此外,按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五个方位各有一坛,铺着青、白、赤、黑、黄,五色土壤。

  这五色土,寓意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。”

  其中,山南西道进献青土、河西道进献白土、剑南道进献赤土、陇右道进献黑土、兰州进献黄土,各一百斤,取自各道州名山高爽之地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