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1章 见机不妙

  徐晏清哂笑道:“石重胤若占据陇城,便可让后方源源不断送来兵马,与我等死磕。”

  “依微臣看来,他必定打算拿下秦州,经岐山道,攻取汉中。”

  “这石重胤倒是打得好算盘!”夏侯敬德瓮声道,“主上,断不能让他得意!”

  “怎能让他得偿所愿?”高楷淡笑一声,“传令,兵分三路,加快行军速度,务必先行一步抵达陇城。”

  “是!”

  当下,大军三分,高楷亲率一万轻骑,为前军,由夏侯敬德、杨烨随行,快马加鞭奔赴陇城。

  李光焰、徐晏清二人率两万步兵,为中军。

  裴行基、严光远二人则领后军一万,押送粮草辎重。

  霎时间,旌旗招展,战马嘶鸣,在冗长山道间,排开一条长龙,首尾蔓延数十里。

  高楷率前军,昼夜疾驰,渡渭水,绕过成纪,直奔陇城。

  所幸他当机立断,这一日傍晚,终究先石重胤一步,来到陇城。

  陇城县令听闻消息,连忙打开城门,放下吊桥,亲迎高楷入城。

  县衙内,高楷背负双手,点灯熬油,于堪舆图前来回走动。

  不知为何,他总有一丝疑影徘徊不去,似乎此次出征,将险象环生不得安宁。

  摇了摇头,把纷乱思绪驱走,他将目光投向沙盘,逐渐陷入沉思。

  便在这时,唐检匆匆来报:“主上,奉宸司传来消息,石重胤率军来至城外,正安营扎寨。”

  “哦?”高楷望一眼天色,惊讶道,“前后不到半个时辰,他便率军突至。”

  “如此果决,若非他颇有用兵之能,便是有大才辅佐。”

  唐检赞叹一声:“主上料事如神!”

  “奉宸司探知,石重胤麾下有一文一武,合称双璧。”

  “文为中书令刘茂,足智多谋,武为振威将军鲜于通,骁勇善战。”

  “文武双璧?”高楷赞叹,“草莽之中英雄辈出,果然不假。”

  夏侯敬德冷哼道:“管他什么璧,那刘茂敢来,末将必取他首级。”

  高楷摇头失笑:“稍安勿躁。”

  “石重胤数百里奔袭至此,士卒疲惫,绝不会即刻出战。”

  “我等正可养精蓄锐,休息一夜,待明日,派遣斥候详加探查,摸清魏军底细,再行排兵布阵。”

  “是!”夏侯敬德、唐检肃然应下。

  这时,杨烨忽然开口:“主上,陇城北靠陇山,南依清水河,处于峡谷之间。”

  “石重胤在外安营,须得提防他抢占陇山,居高临下,窥望城中情形。”

  “你所言在理!”高楷颔首,“唐检,你派一千兵卒,提早占据陇山山头,莫要让石重胤夺去先机。”

  “遵令!”唐检匆匆去了。

  入夜,太阴隐匿,群星璀璨。

  高楷登上城楼,仰观天象。

  陇城往东二百里,天穹之上,一根天柱接连天地,高耸入云。

  赤、青、白、黑、黄五色光华一一轮转,托举一方玉玺,沉浮不定。

  高楷面露惊讶:“没想到,这长安天子陈佑,颇有一番气象。”

  “看来,大周三帝之中,他所占国运最多,毕竟是先帝长子。”

  “可惜,时运不济,碰到董澄这等枭雄,纵然国运加身,也无力回天。”

  只见,天柱一旁,一颗玄星高高升起,乌光大放,不断吞吸国运,蚕食玉玺。

  高楷玩味一笑:“陈佑心有不甘,董澄步步紧逼,两者之间,必然互相掣肘。”

  看来,这一段时日,董澄只会采取守势,观望他与石重胤一战结果,不会贸然出兵。

  高楷思忖片刻,转而望向北方。

  只见一颗白星大放光芒,璀璨夺目,又有一重重紫气翻涌,凝成一根天柱,隐约间,有一条蛟龙盘旋,口含一颗金珠,熠熠生辉。

  “石重胤麾下只有关内道十六州,且大多为荒漠、草原,人口不丰,为何气运如此鼎盛?”高楷迷惑不解。

  他转念一想,恍然道:“莫非是那文武双璧之助?”

  究竟何等大才,气运这般强盛?

  正好奇时,忽见唐检去而复返,满脸羞愧:“主上,末将无能,叫敌将抢先一步,占据陇山地势。”

  高楷眸光一闪:“那敌将,可是鲜于通?”

  “正是!”唐检心有余悸,“此人识破杨长史计策,提早派人驻守陇山。”

  若非他见机不妙,即刻撤离,恐怕早已落入算计之中。

  杨烨满脸惊奇:“这鲜于通何许人也?”

  唐检低声道:“据闻,此人出身夏州大族,家财万贯,自幼习武,弓马娴熟。”

  “石重胤起兵之前,他便与其交好,倾尽家财,帮助招兵买马,受到重用,屡获升迁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