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7章 欢呼雀跃

  主将被擒,齐军无人指挥,登时大乱,或降或逃。

  半个时辰之后,武亭川之战结束,高楷下令收编降卒,清理战场。

  又大置酒肉,犒赏三军。

  奉天县令听闻,又惊又惧,急忙上表归降。

  于是,高楷率一众文武,暂且于城中安歇。

  数日后,鲜于通、徐晏清传来消息,已然攻取雍县,全据岐州,打通陈仓、褒斜二道。

  更占据散关,将两路奇兵尽灭。

  从此,粮草辎重,可从梁州南郑运来,无需绕行远路。

  高楷大喜:“岐州既得,我可无忧。”

  唐检倏然开口:“主上,据奉宸司探知,许晋曾为王宗仁效力,献上围魏救赵之计。建言走褒斜道,奇袭南郑,逼我等撤兵。”

  高楷吃了一惊:“王宗仁若依此计行事,胜负难料。”

  所谓百密一疏,他却不曾想到,王宗仁得许晋辅助,献上这等计策。

  “所幸,王宗仁并未听从。”杨烨颇为后怕。

  毕竟,南郑有主上家眷、宗庙、社稷坛,更有他们的妻儿老小,一旦遭受王宗仁突袭,又有许晋这等大才出谋划策,后果不堪设想。

  夏侯敬德气愤道:“许晋身在何处?”

  唐检回言:“此人早在武亭川一战之前,便单人独骑离去,不知所踪。”

  “跑得倒是快!”夏侯敬德冷哼一声。

  李光焰赞叹道:“此人颇知用兵之事,又有谋略,实在一员大才。”

  众人点头赞同。

  “可惜,缘铿一面!”高楷颇觉遗憾。

  赵喆皱眉:“这许晋,身怀大才,却有眼无珠。”

  “主上近在眼前,他却视而不见,屡屡为他人效力,却又纷纷败亡。”

  “他究竟意欲何为?”

  杨烨笑道:“此人屡次与我等为敌,想必不敢前来投靠,只能投奔他人。”

  “我岂是不能容人之主?”高楷摇了摇头,叮嘱道,“日后,若遇此人,好生礼遇,不得杀害。”

  “是!”

  夏侯敬德嘟囔道:“不过一介老吏,何须这般重视。”

  “待来日,我将他绑了来便是。”

  “敬德!”高楷瞪他一眼,“不可莽撞!”

  “是!”夏侯敬德脖子一缩。

  杨烨转而提起一事:“主上,岐州既得,正可围攻长安!”

  提及长安,诸将皆神色振奋,纷纷请战。

  高楷自无不可:“传令,叫鲜于通、晏清领军前来。”

  “另外,命规元、哥舒浩出陈仓、褒斜二道,来奉天汇合。”

  “同时,叫元整率五千兵卒走傥骆道,绕行雍州周至县。”

  届时,四路大军齐至,本部六万兵卒,加上降卒三万,足有九万大军。

  众文武听闻,皆欢呼雀跃。

  高楷笑道:“待诸军汇合,即刻兵围长安。”

  “遵令!”众人轰然应诺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且说京畿道、长安、齐王府。

  董澄于前堂,召集满朝文武议事。

  他环顾左右,皱眉道:“阴寿为何不来?”

  卢思管拱手道:“禀大王,阴少保身染疾病,不得出府。”

  董澄冷哼一声,转而问起一事:“宗仁领兵出征,也不知战况如何了?”

  卢思管回言:“王将军久经沙场,擅长用兵,必能御敌于京兆府之外。”

  礼部尚书柳景隆笑道:“王将军为当世名将,仅次于薛老将军。”

  “即便不能击败高楷,想必也能阻遏他。”

  “但愿如此!”董澄微微点头。

  大理寺卿韦匡博倏然开口:“王将军虽然善于用兵,却少谋略,恐怕并非高楷对手。”

  卢思管拧眉:“韦寺卿为何长他人锐气,灭自己威风?”

  “莫非心向高楷,暗通款曲?”

  韦匡博陡然喝道:“下官一片肺腑之言,卢相公为何曲解污蔑?”

  “够了!”董澄怫然不悦,“大堂之上,吵吵闹闹,成何体统?”

  “臣等言行无状,请大王恕罪!”两人连忙下拜。

  董澄摆了摆手:“起来吧。”

  “孤料宗仁必能阻遏高楷攻势,将他……”

  话未说完,忽见一员管事匆匆走来,惊慌道:“郎君,大事不妙!”

  “外头传来军情,岐、邠二州易主,落入高楷手中了。”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