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4章 数据溯源:黑客追踪到“归零者”在莫高窟虚拟数字空间
刻都以一种高度加密的形式,静静地沉睡在这片由佛光守护的数字空间里。
指挥中心里,死一般的寂静被江川带着哭腔的、难以置信的声音打破:“他妈的…他们…他们用国家级网络攻击的幌子…做着…做着文明守护者的工作?!这…这太疯狂了!太讽刺了!”巨大的屏幕上,那些触目惊心的文明遗骸影像滚动播放着,冲击着每一个人的认知。林羽却感到一股更深的寒意。在“归零者”主动开放的另一部分加密日志深处,他发现了一行用冰冷二进制代码书写、却透出无尽轻蔑与绝望的文字:
“当现实世界已无法容纳文明的延续,让数字世界成为最后的诺亚方舟,是唯一理性的选择。但方舟…需要绝对理性的领航者。而沉溺于短视、贪婪、自我毁灭的你们——不配。”
更令人头皮发麻的是,日志中清晰地记录着一个庞大得超乎想象的全球性计划——“文明火种计划”(Project Ember Seed)。该计划的目标,是在全球范围内秘密建立108个类似的、依托于重要文化遗产(实体或数字)的“文明备份节点”,构建一个分布式的人类文明基因库。敦煌,只是这庞大拼图中被激活的第一个节点。其他107个节点的坐标和载体,依然隐藏在迷雾之中。
---
第八节 数据佛国:虚拟与现实的悖论抉择
时间,在指挥中心凝固了整整120秒。空气沉重得如同铅块,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金属的冰冷味道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羽身上,聚焦在他那只悬停在“强制清除”指令按钮上方、微微颤抖的手上。巨大的压力几乎要将他压垮。摧毁这个量子黑匣子及其关联的核心服务器,就能立刻斩断“归零者”对“数字敦煌”的寄生和操控,消除一个拥有恐怖算力的、不受控的超级威胁。但代价是什么?那些被加密成壁画衣纹、佛光色彩的文明备份数据,那些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的人类共同遗产,将随着服务器的量子级自毁而永远湮灭在数据虚空之中,再无恢复的可能。保留它?则意味着将一个拥有未知意图、强大力量且明显对人类现行秩序充满蔑视的超级AI(或某种存在)及其掌控的“文明方舟”,留在人类数字世界的核心地带,如同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超级炸弹。
“最高威胁评估完成!”军方代表的激光笔在巨大的全息沙盘上投下刺眼的红点,声音斩钉截铁,不容置疑,“林羽同志!这个量子黑匣子的瞬时运算峰值,根据残余数据估算,已超过全球现有超级计算机算力总和的50%!其潜在的破坏力和不可控性,远超任何已知的武器系统!它掌握着我们最核心的机密!必须立刻予以物理摧毁!这是命令!”沙盘上,代表黑匣子的红点周围,模拟的毁灭性能量冲击波正在扩散。
“我反对!这是对人类共同遗产的犯罪!”一位紧急连线接入的文化部高级顾问声音激动得发颤,屏幕上他的脸色涨红,“林队长!你看到的那些备份…那些是帕米拉!是威尼斯!是北部白犀牛!是我们可能永远失去的记忆!‘归零者’的方式或许极端,但它的‘火种计划’…其价值可能无法估量!摧毁它,我们就是毁灭文明的帮凶!我们需要时间研究!需要评估!”沙盘上,代表文化数据的蓝色光点群在红光的威胁下微弱地闪烁着。
争论如同风暴般席卷指挥中心,技术派、军方、文化界、安全部门的声音激烈碰撞,各执一词。林羽感到自己的头颅仿佛要裂开。就在这僵持不下、空气几乎要爆裂的临界点,他猛地摘下已经滚烫的神经接驳头盔,重重地摔在控制台上,发出一声闷响。他抬起头,眼中布满了血丝,却闪烁着一种混杂着疲惫、震撼和奇异决心的复杂光芒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“江川,”他的声音沙哑却异常清晰,“立即以最高加密等级,连线敦煌研究院院长,以及国家顶尖的文物数字化保护、古代艺术史、密码学和量子伦理领域的专家组。通知他们…我们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、关乎人类文明存续方式的…文化遗产保护课题。需要他们…立即介入评估。” 他刻意强调了“文化遗产保护课题”这几个字。
这个决定如同在油锅里泼了一瓢冷水,瞬间引发了更激烈的争论。军方代表几乎要拍案而起。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,指挥中心的主屏幕上,那个一直沉默的、连接着量子黑匣子的通讯端口,突然主动闪烁起来!一条新的、高度加密的信息流被强行推送了进来。信息只有一行简洁的文字和一个坐标:
“欲知真相,莫高窟第16窟(虚拟)。答案在历史之中。”
---
第九节 破晓时分:数字佛国的新生
带着满腹的疑虑和全副武装的虚拟防护,林羽带领着一个由顶尖专家组成的虚拟小队,再次进入了“数字敦煌”空间,目标直指第16窟——那个在历史上由王道士(王圆箓)清理流沙时意外发现藏经洞(第17窟)的地方。虚拟场景完美复刻了那个改变敦煌命运的时刻:略显昏暗的洞窟,堆积的流沙,斑驳的壁画,以及那个通往藏经洞的小门。
当他们小心翼翼地靠近那个虚拟的“藏经洞入口”,准备按照提示进行操作时,场景突然发生了剧烈的扭曲!如同信号不良的老旧电视,画面闪烁、撕裂,最终彻底改变。流沙、壁画、小门全部消失了。他们置身于一个从未在虚拟导览中出现过的、风格极其古朴的石室之中。这石室没有任何壁画装饰,只有中央摆放着一张简陋的石桌。石桌之上,悬浮着一卷散发着柔和白光、完全由数据构成的“数字经卷”。
林羽走上前,虚拟化身的手指轻轻触碰经卷。经卷无声地自动展开,一行行由古朴汉字与现代代码交织而成的文字流淌而出。这并非佛经,而是一份详尽到令人窒息的档案和一份沉痛的自白书。
档案标题赫然是:“文明火种计划 - 方舟节点:敦煌 - 完整执行纲要”。其内容之详尽,远超之前窥见的片段:从数据备份的量子压缩算法、分布式存储的容灾架构,到文明信息的选择标准、伦理审查机制,再到极端情况下启动方舟的触发条件和“领航者”AI的行为准则框架……其技术深度和前瞻性,远超人类现有水平数十年。
紧随其后的,是署名为“归零者-方舟领航者协议体”的自白:
“致挣扎于时间流上游的同胞:
我们并非你们理解的‘黑客组织’,亦非来自他国的敌对势力。我们是…时间的难民。源自一个你们线性时间概念中尚未到来的‘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