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2章 淡泊名利

sp;“这蜀国群臣,着实有趣。”

  唐检附和道:“据奉宸司探知,蜀国群臣分为三系。”

  “一系为先王老臣,一系为成都大族,一系为蜀国以外降臣。”

  “彼此颇有不和,时常互相攻讦,张常逊却无力约束。”

  “另外,蜀州青城山上,有一道门大派,名为通明派,掌门承影道人,颇受先王礼遇,辅佐张常逊。”

  “哦?”高楷好奇道,“这承影道人为人如何?”

  “此人法力深厚,神通不凡,却不喜俗物,不参政事,潇洒不羁。”唐检颇为称赞,“为人处世,淡泊名利,实有得道真人风范。”

  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  高楷有些惊讶,他自入世以来,所见道家弟子,大多汲汲营营,渴求名利气运,少有安贫乐道、宁静致远之人。

  这承影道人倒是有意思,待来日,却要一睹庐山真面目。

  只是,高楷转念一想,蜀地着实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,这许多仁人志士,皆为蜀国尽忠效力,张常逊此番应对,却也恰如其分。

  倘若蜀国内部铁板一块,若从外部强攻,一时怕是难以拿下,须得另想他法,寻找一方突破口。

  只是,这突破口究竟在何处?

  高楷端详剑南道堪舆图,注视这三十九州山川地理,反复推演沙盘,逐渐陷入沉思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话分两头,且说剑州、剑门关。

  此关位于剑阁城南三十里处,大剑山隘口之中。

  一座座山峰直插云霄,四周悬崖峭壁,雄险天成。

  峰峦倚天似一柄柄利剑,绝崖断离,两壁相对,形状似门,故得名“剑门”。

  乃是汉中陆路南入蜀地的必经之道,号称“蜀北之屏障,两川之咽喉”,有“天下第一雄关”、“蜀地门户”之美誉。

  此刻,剑门关守将严光远正倚靠城楼,面沉如水。

  环顾四周,这座关城修筑得固若金汤。

  上层筑堞垛,居高临下,可供了望、射击之用。

  关门两旁石墙刻有楹联:“驿绕巴江转,关迎剑道开。”

  正中悬挂“剑门关”匾额,金光耀眼。

  楼阁中绘有壁画,内置傍壁级道,可登上顶楼。

  放眼望去,城楼高大宏敞,四周通廊。四角各自悬挂一尊金铎,随风琅铛作响。
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