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4章 聊胜于无

  其后,王寅虎复又宣读玉册:“命李光焰为武毅将军!”

  “唐检为宣威将军、严光远为游骑将军、裴行基为定远将军。”

  诸将感激涕零:“谢秦国公!”

  封长卿心中钦佩:自古乱世之中,骄兵悍将难制,秦国公却慑服诸将,忠心耿耿。

  不光慧眼识珠、赏罚分明,更因秦国公方才是军功第一,无人可逾越。

  凌霄子惊叹:秦国公麾下诸将,竟个个有大将之资。

  尤其以夏侯敬德、李光焰二人为最,堪为当世猛将!

  最后,王寅虎高声宣读,命张常逊为山南西道节度使、崔鸿渐为益州刺史。

  两人一齐下拜谢恩。

  凌霄子抬头一望,暗叹:昔日蜀国之王,如今竟沦为一介节度使,气运跌落,再不复鼎盛之时。

  不过,时也命也,他虽丢了王位,却保住性命。

  所谓千金买马骨,秦国公必定厚礼相待。

  来日,这张常逊或可以高位善终。

  封赏完毕,高楷环顾众人,朗声道:“古之贤臣,受封而不骄,得赏而不奢。”

  “望尔等恪尽职守,勤勉不殆,勿要居功自傲!”

  群臣齐齐拱手:“谨遵主上之言,臣等绝不敢忘!”

  高楷笑了笑,下令设宴庆贺,诸文武济济一堂。

  后堂之中,张氏、杨皎按品大妆,亦然接受诸位夫人下拜。

  “我等拜见秦国太夫人、秦国公夫人!”

  婆媳二人连忙虚扶一把,请众女眷起身。

  张氏忍不住叹道:“荣华富贵虽好,繁文缛节却多,枯坐一日,实在叫人疲乏。”

  杨皎亦有同感,这进封大典,从早忙碌到晚,水米未进。

  莫说张氏这上了年纪的人,便是她正年轻,也觉得浑身酸疼,头顶珠翠钗环,压得脖子沉甸甸得喘不过气来。

  敖鸾打趣道:“这才进封秦国太夫人,姑母便喊累了。”

  “待来日,封秦王太妃,该如何是好?”

  “这猴儿,越发顽皮了,竟拿我取笑!”张氏笑骂道。

  一番话,说得众人都笑了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翌日,高楷于前堂接见封长卿、凌霄子二人。

  叙礼毕,高楷开门见山道:“不知豫国公派贵使前来,所为何事?”

  封长卿拱手道:“豫公愿与秦国公结盟,共击齐王董澄。”

  高楷笑道:“此事早有定论,何必再跑一趟?”

  先前,王玄肃便派封长卿出使,结为友盟,同攻董澄。

  只是,那时候,高楷麾下唯有三道,未曾拿下剑南道。

  如今,他坐拥天下四道,却是大不一样。

  封长卿心中感慨,时移世易,此前豫公尚有傲气,眼下却近乎卑躬屈膝。

  “回秦国公,豫公愿为从属,只求您攻打长安,斩杀董澄,报一箭之仇。”

  说着,双手奉上一封绢纸:“这是京畿道堪舆图,愿赠予秦国公,聊表心意。”

  高楷眸光一闪,京畿道堪舆图,这可是重礼。

  下一步,他正要攻取长安,拿下京畿道,将陇西、汉中、巴蜀、关中,连成一片,成就帝王之基。

  王玄肃送来堪舆图,着实恰逢其会。

  想了想,他微微颔首:“豫国公一片心意,我便却之不恭了。”

  王寅虎心领神会,连忙接过绢纸。

  封长卿面露喜色,秦国公既然收下这份礼物,必然会对京畿道动兵。

  洛阳之危,将迎刃而解。

  这趟出使,达成所愿,可算不虚此行。

  高楷直言不讳道:“封舍人身怀大才,何不另谋高就,建立一番功业?”

  “秦国公美意,下官心领。”封长卿摇头道,“只是,豫公于下官,有知遇之恩,实在不忍远离。”

  高楷也不强求,意味深长道:“世事变迁,你我皆难以预料。”

  “待来日,封舍人若逢困顿之时,随时可来投效,我必扫榻相迎。”

  封长卿神色一动:“谢秦国公!”

  高楷笑了笑,转向一侧:“不知凌霄道长仙乡何处?”

  凌霄子拱手道:“区区陋室,不敢称仙乡。”

  “贫道太华山云霄派弟子,忝居掌门之位。”

  高楷笑道: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”

  “道长修为非凡,便是居于一方土丘,也如仙家胜境。”

  “何况太华山这等天下名山,实是相得益彰。”

&ems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